什么是降准?降准是指央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。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存款,以备不时之需。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,来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和信贷投放。降准的作用降准对于经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: 增加银行的流动性,降低融资成本,促进经济发展。降准后,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,银行的可贷款额度增加,银行的流动资金增加,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什么是降准?
降准是指央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。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存款,以备不时之需。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,来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和信贷投放。
降准的作用
降准对于经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增加银行的流动性,降低融资成本,促进经济发展。降准后,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,银行的可贷款额度增加,银行的流动资金增加,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-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促进实体经济发展。降准后,银行的贷款成本降低,企业融资成本也随之下降,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。
- 促进股市和楼市的上涨。降准后,银行的流动性增加,银行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市和楼市,从而促进股市和楼市的上涨。
降准的影响
降准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通货膨胀风险加大。降准后,银行的流动性增加,银行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市和楼市,从而促进股市和楼市的上涨,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。
- 货币政策失灵风险加大。降准后,银行的流动性增加,银行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市和楼市,从而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灵。
- 金融风险加大。降准后,银行的流动性增加,银行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市和楼市,从而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加大。
降准的历史
自2018年以来,央行已经多次降准。2018年1月4日,央行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,其中普惠金融机构再降0.5个百分点。2019年1月4日,央行宣布再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,其中普惠金融机构再降0.5个百分点。2020年3月13日,央行宣布再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其中普惠金融机构再降0.5个百分点。2020年4月3日,央行宣布再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,其中普惠金融机构再降1个百分点。
结论
降准是央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,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,来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和信贷投放,从而促进经济发展。但是,降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风险、货币政策失灵风险和金融风险等问题。因此,央行在使用降准工具时,需要权衡各种风险和效果。